隨著COVID-19病毒不斷的變種,疫苗完整接種率截至2021/9/11還在4.28% (參考資料來源),政府一聽到哪個縣市有案例,那個縣市就要封餐廳、封運動中心等等,這樣的情況讓很多小商家的生意簡直做不下去。但是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我們在有餘力的情況之下可以進行數位轉型,關於什麼是數位轉型,我在先前的文章有提到過,大家如果不清楚的話可以再去翻閱。
今天大致以幾個觀點跟大家分享後疫情時代的商業對策,包括
- 人類行為改變
- 企業營運模式改變
- 新商機的展開
人類行為模式改變
- 後疫情時代,在台灣大家為了避免染疫,人與人之間實體接觸變得越來越少,更多的是透過網路上的資訊交流。
- 工作習慣上,以往公司都不太習慣員工利用遠距上班,未來將不只是會更習慣從家裡遠距上班,且可能還會鼓勵員工居家辦公以減少公司成本。
- 由於大家減少出門,消費者更加習慣透過使用線上購物及虛擬體驗,也因為使用非接觸方式付款,更加速了第三方支付的使用。
企業營運模式改變
筆者認為這個趨勢隨著共享辦公室的出現加上疫情的加持,除了HQ是必須的辦公空間之外,企業會越來越往鼓勵居家辦公、精簡化辦公場所設置的需求。因此,如何利用系統有效的管理公司營運及員工績效變得至關重要。更重要的一點,企業如何跟隨消費者的腳步,打造全通路行銷環境來觸及消費者,並且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成為各大品牌、小商家們所要面對的第一波衝擊。因此,數據驅動的行銷與商業決策將影響數位行銷,企業需提早迎接客製化精準行銷時代的來臨。同時,也要因應顧客資訊安全提升網路安全防護,保護客戶個資。在企業內部的部分,公司也可以同時實現企業對員工的關懷,像是企業統一採購快篩協助員工做篩檢。另外,後疫情時代也帶出很多大企業實現企頁社會責任,例如鴻海捐贈BNT疫苗,讓全國民眾有機會可以盡快獲得疫苗的保護。
新商機的展開
短期之內預測零接觸經濟會蓬勃發展,但是當疫情退去,消費者的習慣還是會回到疫情之前。怎麼說呢?現在大家因為懼怕透過人與人近距離的接觸會染疫,所以不管是飲食、日常消費、美妝保養品、交通、上課、上班、就醫、運動等等都幾乎可以透過線上購買的方式完成。但是,人類是群體動物,天性上就是需要有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不管是做生意或者普通的社交,都還是希望可以實際的接觸到各種不同的人。在採購的時候,還是會希望跟老闆買菜送蔥、去早餐店的時候還是會希望老闆跟你隨便聊聊、買衣服包包的時候還是會希望店員對著你說:哇~這簡直就是為你而做的,好適合你喔! 這些人情味的東西在網路上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我們可以盡量做到。
那要怎麼做呢? 你可以利用全通路行銷模式,讓你跟顧客的互動0距離!
零售業應該思考如何發揮社群的影響力。根據Retail Dive的研究,超過70%的千禧世代以及Z世代族群認為社群媒體對於購買決策扮演關鍵角色。
舉例來說,現代消費者經常在用餐前對食物拍照,也就是手機先吃我再吃。因此,餐飲業者不應該單純思考如何在社群平台下廣告、提升轉換率,而是要理解消費者本身透過社交價值對於其朋友圈所展現的關鍵影響力,並以此方向進行社群經營與操作,才能創造價值與效益。提升轉換慮固然重要,但如果讓消費者認為你的品牌就只是要賺錢,並不會為他們帶來什麼額外的溢價時,廣告投再多也是沒用。
面對疫後新常態,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已起了很大變化,零售業應思考如何從產品導向的銷售經營,轉向以客戶為核心的服務思惟。同時,企業也應重新檢視企業現況,清楚定位自己的弱點,分析如何把客戶服務做好,還有哪些不足之處需要彌補。另一方面,企業也要認知到並不是什麼都要自己擁有或是自己做,而是要思考與其他平台連結合作的可能性,借力使力,將資源投入到最適當的地方,進行超前部署,掌握致勝先機。
如果你需要專業品牌行銷顧問幫你做品牌健檢,歡迎預約免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