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你一定很常聽說5W1H或者5W2H這些原則,如果你是學行銷的,那你也會常常聽到說SWOT、PEST、STP、4P、AIDMA、AISAS、產品生命週期等等,很多種思考架構模式,讓你眼花撩亂的,對吧! 今天我都不講這些,我只要求你明白什麼是5W1H以及他如何應用在我們行銷人日常企畫案當中,還有最後會加碼告訴你,如果你不是行銷人,你只是一般人, 5W1H 可以怎麼用、對你有什麼樣的影響。
為什麼需要5W1H?
的確,剛剛提到的架構或思考工具是開闊思想、整理思緒的強大武器,只要適時適所地善加運用,還能作為加深思想的思考工具。可惜的是,我在跟許多商業人士共事的時候,卻感到能有效活用這些思考架構並做出好的分析提案的人非常少。各種論壇裡面也常有鄉民表示,啊我老闆也沒再注重這些,只要我告訴他活動規劃的內容以及可以達到的效益就好了,這些詳細的分析他也沒有要看跟要懂得意思,所以我平常也用不到。
也有一派說法是,我要提案給業主,業主表示越詳盡越好,所以我把每個我知道的框架都套用進去,這樣看起來整體內容很豐富。這些症狀的共通點,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要用這些架構(想找出什麼重點)。換句話說,架構症候群的人不擅長讓思考化繁為簡,直搗核心問題。
所以我們應該講重點,並且有邏輯的把要如何達成目標的方式精要的講出來。 5W1H 就是一個很簡單使用的工具,讓你透過基本問題就把你想表達的重點說清楚講明白。它能讓你用更廣闊的角度看待事物並直搗核心,是帶來新觀點和想法提示的萬能思考工具,能活用在各式各樣的商業場合中,使工作表現有飛躍性的成長。
什麼是5W1H?
5W1H如同大家所知,是由何時(When)、哪裡(Where)、誰(Who)、什麼(What)、為何(Why)與如何(How)等六種要素構成,是整理情報的重點組合。(有時候還會加上多少〔How many/How much〕組成5W2H)。
簡單來說,你可以這樣思考:
who:人員、何人、誰做的、生產主體、由誰來承擔?誰來完成?誰負責?
when:時間、何時、在什麼時候發生、什麼時間完成?什麼時機最適宜?
what:是什麼東西/事、生產對象、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做什麼工作?
where 地點、何處,在什麼地方、空間、在哪裡做?從哪裡入手?
why:原因、為什麼如此?為什麼要這麼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麼?
how:方法、怎麼做的、怎麼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怎樣?

更複雜一點,你可以把它組合起來,像下面這張圖,利用組合技的方式幫助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每個關聯。例如: how and when 的搭配,你就可以思考用什麼方式可以在期限內達到目標,或者who and what的搭配,你就可以思考誰要做什麼項目可以讓工作更順利。舉例的這些方式都只是一個初步的參考,當然你可以將它發揮的淋漓盡致,我非常歡迎你跟我分享你是怎麼使用5W1H這個思考工具了。

為什麼行銷人最適合使用?
行銷人需要說服老闆、說服顧客、發想創意,所以利用5W1H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邏輯清晰、對不同人講適合他們聽的話,這一切都是要達成你的行銷目的。但是因為現在,行銷人員可能身兼數職,比如說兼業務、兼美工、兼網管、兼投手、兼商業分析等等。在切換不同的腳色時,應用不同面向的 5W1H 思考法,可以幫助你不至於混淆腳色。而且,再偷偷告訴你,你應該要再加上另外一個H跟E,也就是how much (多少成本/收益)and effect(效益)。
5W1H如何應用在行銷企劃撰寫當中?
行銷人最常做的就是寫企劃書,當我在寫企劃書時,我會思考以下幾點:
1. Why:為什麼我需要寫這份企劃書?
2. What:企劃書的主題是什麼?
3. How:要怎麼執行這項計劃?
4. Who:誰要執行? 而誰是計劃的受益人?
5. When:何時執行? 執行的時程安排為何?
6. Where:哪裡執行這項計劃?
在工作企劃的5W1H中,Why和What是最為核心的兩個問題:為什麼想執行這個方案?想達成的目的是甚麼?通常我們都會主觀的考慮到公司內部的人員狀況,但我要強調一點who要考慮的點,除了計畫有誰執行外,也要思考計劃的利害關係人,也就是計畫中所牽涉到的人,要這個計畫的連結是甚麼?包括他們能從企畫中收穫的東西,和為什麼要參與這項計畫等問題。
舉個例來說,假設你賣的是盆栽,你擁有非常特殊的品種、且很適合放在室內、跟植物八字不合的人也可以養,非常適合喜歡盆栽但是怎麼種怎麼死的人。
Who: 盆栽新手
延伸思考說明: 一般人喜歡在辦公室或者居家擺上綠意盎然的盆栽,為環境增添一點生氣。所以這個特殊的盆栽,由於適應力非常強,不容易死掉,所以就很適合盆栽新手來試養,為他們增添多一點信心。
行銷操作: 拍攝一段新手種盆栽,怎麼養怎麼死的開頭,然後作夢都夢到養死的盆栽來找他。他依叫醒來非常害怕,上網google然後出現了我們這個非常好種植的室內盆栽,從此盆栽新手就不再害怕盆栽索命,室內環境也越來越美麗。利用一個讓受眾看到好處的感覺,進而打造品牌的信任感。
How: 已購買消費者
延伸思考說明: 買回去之後可能真的就沒有在顧,雖然說盆栽生存力很強,但是還是需要關照。這時候就是需要給他們一個how-to 的影片或文章,告訴他們平常植物要怎麼照顧才是正確的。
如此一來,就能夠去往外或往上去找到產品與消費者的交集,然後透過這個交集的概念,延伸出品牌的理念,再往下投入到行銷操作工具中,喚起消費者的共鳴。
其實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產品,所有產品或品牌行銷邏輯上都是類似的,找到產品與消費者相關連的部分,無論多小多微不足道,都會讓消費者注意到、產生印象、然後堆疊成心裡的信任,即便當下沒有購買,這樣的心念也將持續存在,直到有需求購買的那天達成轉換與轉單。
一般人可以用5W1H嗎?
那你說我只是路人甲,不小心看到這篇文章,或者你是下班後的行銷人,想讓生活更有意義,這邊我偷偷教你怎麼將5w1H (5W2H1E)用在日常生活中。
決定生活決策要不要做時,可以先思考…
- What 目的: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不做會怎麼樣?
- Why 目標:做這件事對我來說的本質意義是什麼?
- How 方法:怎麼做,能夠幫助我達成目標?
- Who 人脈:誰可以幫助我? 我可以幫助誰?
- When 時程:事情的時程安排為何?
- Where 地點:在哪裡執行?
- How much多少成本/收益 : 做這件事要花的時間、金錢、體力成本有多少? 做了這個決定之後會為我帶來什麼樣的實質好處?或者金錢收入?
生活中的重要決策,和撰寫企畫書時的思考方式也有借鑑之處,只是Why和What代表的意義不太相同,每個人一生中都有長遠的規劃,如國外進修、或達成工作上中的重要目標。而What是只單純做這件事、較小的目的,Why則是是否和人生中規劃的大方向契合。
例如念營養系的目的是取得營養師執照(what),但拿到執照是為了可以正式投入職場幫助需要營養調節的人(why)。透過視角的拉遠,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生活規劃,在確定目標與目的之後,不僅方向更加明確,也能無形中增家自己執行的動力,下次在提案或其他決策時試試看吧,希望本次介紹的5W1H方法能對你有所幫助,希望你在未來無論是生涯規劃或者行銷規畫都能更完整與全面。
想看更多5W1H在行銷上的實際範例分享的話,就到我的IG去吧~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不要忘了訂閱電子報,這樣當我們有新的文章出現時,你每一篇都不會錯過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