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三角定位法分別從「要賣給誰?」「我能提供什麼價值?」「我是誰?」的方向,引導自己去找出品牌的定位。我們常常說,溝通最好的條件是當妳跟對方站在同一個基準線上時,從對方的角度去聆聽、去思考,試著同理對方的感受。
品牌和顧客之間也是這樣的關係,到底我們賣的東西或提供的服務,真的是顧客要的嗎?還是只是我們單方面想要這樣做,這時候「同理心地圖」就派上用場啦! 同理心地圖(Empathy Map)是一個幫助思考的框架工具,,站在使用者的立場,了解他們真實的感受。
了解顧客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想到什麼、說與做到什麼、有些痛點、心中想要的是什麼?這幾個點就是同理心地圖所關心的。
清楚了顧客需求後,另一個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品牌的商品能提供哪些價值?讓我們更清晰地向顧客說明。這時候,我們可以使用FAB架構。
FAB架構分別是Fearure 商品最大的特色?Adventage 具有什麼樣的優勢?Benefit 能帶給消費者什麼效益?這三個順序有點環環相扣的概念,F、A是從賣家角度出發,B則是從消費者的觀點。Feature是先強調商品有什麼特別的功能或外觀設計上的特色,Adventage則是接續F的這個功能能帶給消費者什麼利益;最後的Benefit再說(從消費者觀點出發)消費者可以從A得到的好處。
今天教大家兩個實用的分類工具—同理心地圖以及FAB架構,讓大家更了解顧客的心理狀態及真實需求,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建立好良好的溝通關係,他就會成為你的忠實顧客了喔!
想了解更多、更完整關於品牌行銷的最新知識與消息,請到YT頻道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