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多企業品牌都投入CSR,到底什麼是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 企業社會責任,希望企業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對社會、環境的永續有所貢獻,擴大利益範圍至所有的利害關係人,也就是包含內部員工、外部的客戶、供應商,購買端的消費者及國家、自然環境等,產生正向循環。
CSR的範圍很廣,可以包括「環境永續」、「社會參與」、「公司治理」及「企業承諾」,分別對應的對象為環境、社會/社區、股東及公司員工及合作夥伴。
執行的方式也很多,有些製造業改良了產品端,改選以碳足跡較少的原物料;或者將廠房、公司設計以永續概念設計而成的綠建築,減少能源浪費;零售業或餐飲業也紛紛推出減少剩食,並捐至弱勢居民,或是減塑自備環保容器等策略;有些企業選擇投身公益慈善活動,參與淨溪、淨灘,或籌備公益路跑,將所得回饋社會團體。
除了公司商譽及能源耗竭下法規的規範,另一個重要的影響力是「消費者的思維轉變」。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來看,在得以溫飽後我們開始更高的層級,具有消費影響力的階段,多數人應該正在追求自我實現,更注重現在這件事情與個人的價值觀是否衝突。那當我們有一點能力可以去選擇改變時,消費者會怎麼選擇?
品牌增加社會影響力的其他方法
平面/數位媒體宣傳
P&G在2021年與全球最大LGBTQ媒體倡議組織GLAAD共同合作,展開「多元性別能見度計畫」,而在台灣,P&G也與家樂福合作拍攝「愛在。就是家」的網路影片。片中呈現多元家庭的面貌,希望透過影片傳遞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對「家」的幸福定義。該影片上架一週,已吸引超過55萬次的瀏覽。
消費者行動支持
美國公益休閒鞋品牌的翹楚Toms從2006年開始營運時就主打「顧客買一雙鞋,Toms就捐一雙鞋給有需要的人」。營運的第一年裡共捐了一萬雙,第二年更是翻倍成長,這樣的模式也引起其他企業的效仿,像平價眼鏡Warbyparker、牙刷品牌Smile Squared。品牌擴張後,銷售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2015年,Toms除了捐鞋,更開始提供「生產工具箱」,內附乾淨的店子、手套、割臍帶的工具和消毒用品,每賣一個包,就捐一個工具箱。
想看更完整訊息,請上YT頻道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