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準備給高中、大學生的生涯規劃的講座中,發現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好像沒有準備。但這個問題其實很重要,因為它關乎到你現在是不是有意識地活的,你是不是在意自己的人生目標,還有你是否夠了解自己。 有些人也許會說: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或還能做什麼,才會什麼都沒做啊!其實,夢想通常不是憑空生出來的,也需要透過一些練習與計畫,才能找出心中的想望。以下提供2個挖掘潛在新人生的方法,一起來試試,你會發現,你的人生遠比你想的更多姿多采! 練習一:不要自我設限 人最害怕的就是自我設限,心理學家研究那些低成就的族群,歸納出來的一個重點就是,他們常常會告訴自己:我不行。講久了,即便你本來行了,後來也不行了。為什麼呢?因為你心裡的預設會阻止你不要去做那些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以下這個練習希望你拿出紙本,講這五個問題的答案寫下,並且反覆思考: 如果保證成功,在你從未做過或完成過的事情中,最想做什麼?如果你的自尊心比現在強過兩倍,在你從未做過或完成過的事情中,最想做什麼?小時候,你希望長大以後可以做什麼?你聽過什麼讓你心生嚮往的事?小時候,哪一種人格特質或是活動類別最吸引你?長大之後,如果你知道方法,你最想培養哪些特質?如果不考慮生計問題,你最想做什麼? 回答時,不要考慮太多,一題一夜,寫完一題馬上換下一題。寫答案時,不要批評自己的答案,因為沒有對錯,更重要的是,絕不能把答案給別人看,因為這會影響你的想法。這樣持續練習一個禮拜,再來檢視答案,歸納出幾個主旨。如果某件事或某個範疇不斷重複出現,那麼恭喜你,已經朝夢想邁進一大步;但若覺得答案乏善可陳,也沒關係,不管看不看得出明顯的結果,至少你已經開始行動,持續這項練習,夢想會漸漸成形。 練習二:奧德賽計畫 這是從《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書中提出的,利用五年為一個級距,想想看你會過著怎麼樣的人生。書中作者輔導過數千人的經驗,證實了每個人至少都擁有3種可行的人生,所以你一定也可以。 注意,這三個版本必須截然不同,如果你不知道怎麼開始發想的話,這邊給你提供開始發想的方向: 人生1:你目前做的事 可能跟你心中所計畫的事有關,以現在的你馬上可以想到的方向去發想。可能是目前人生的延伸,或是已經渴望了一段時間、對你而言極具吸引力的點子。 人生2:萬一事情生變,你會做的事 如果有一天,「人生1」的點子突然不符合時代潮流,例如你想做的相關類型工作已經走入歷史,這時要怎麼辦?當你不能再靠第一個點子過活,你該怎麼辦?也就是說,當你一定得靠「目前在做的事」以外的事謀取生計,你會想出什麼? 人生3:如果錢、面子不是問題,你會做的事,或你想活的人生 當錢跟面子都不是你該擔心的重點時,你會想要活成怎麼樣的人?你會想要做什麼? 而當你在替未來5年想出3個不同版本的生活時,每個版本最好都能包括1條時間軸,並替計畫取個名字,點出主要精神,再寫出這個計畫會碰到或得解決的3個問題。例如能帶來利潤嗎?我擁有的技能可派上用場嗎?我是否有技能或方法做這些事?等。 另外,再針對每個計畫需要的資源、喜歡程度、自信程度、一致性(指的是:計畫本身說得通嗎?與本人、工作觀及人生觀能否協調?)4個項目進行評分。 最後你可以跟你的好朋友分享這些令你興奮的幾計畫,在分享過程中提醒他們不要急著批評或給建議,而是聽完之後幫忙想一想,要如何做才可以讓這個點子更加發揚光大。如果你是一個害羞的人,也沒關係。你可以自己錄下你的分享影片,然後時不時的自己回顧,看看你有沒有比一開始訂計畫的時候更好。